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辦好學前教育、實現幼有所育,是黨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黨和政府為老百姓辦實事的重大民生工程,關系億萬兒童健康成長,關系社會和諧穩定,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的未來。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不斷提高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教育部于2020年制定《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辦法》,開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督導評估工作,通過國家評估認定后,授予“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稱號。
寶安區致力打造
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區
高度重視
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的創建
什么是學前教育普及普惠?
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
是怎樣認定的?
下面
請一起來了解一下相關政策知識
一、什么是學前教育普及普惠?
“學前教育”:學前教育是指幼兒園學前教育機構對3-6周歲學齡前兒童根據一定的培養目標和幼兒的身心特點,實施的保育與教育。
“學前教育普及”:學前教育普及是確保城鄉學前教育資源全覆蓋,為每位幼兒提供享受學前教育的條件。具體表現在:科學優化幼兒園布局,科學測算學位供求,切實滿足適齡幼兒就近入園的需求。
“學前教育普惠”:學前教育普惠是減輕每個家庭學前教育的經濟負擔。具體表現在: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由政府控價,減輕普通幼兒家庭經濟負擔。
二、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工作堅持怎樣的原則?
督導評估主要堅持四個原則:
一是科學規劃。各地按照國家總體目標,結合本行政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制定督導評估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統籌推進督導評估認定工作。
二是堅持標準。國家制定統一的督導評估指標、認定標準和工作程序,嚴格執行,確保督導評估內容真實、程序規范、結果可靠。
三是公開透明。公開公示督導評估過程和結果,接受社會監督,提高督導評估工作的權威性和可信度。
四是注重實效。通過客觀評估各地實際工作成效,督促引導地方政府積極發展學前教育。統籌評估項目,簡化督導評估指標,優化工作流程,減輕基層負擔。防止形式主義,杜絕虛假普及普惠。
三、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以怎樣的程序開展?
督導評估按照“縣級自評、市級初核、省級評估、國家認定”的程序開展。
國家督導評估認定包括4個程序:
一是指標審核。由教育部教育督導局會同部內基礎教育司等多個相關司局,對照《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的17項指標,對申報縣進行指標審核,各項指標須達到標準要求;
二是社會認可度調查。通過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社會認可度調查平臺對申報縣的家長、教職工、園長、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開展調查,社會認可度須高于85%;
三是實地核查。組織專家組,對所有申報縣指標審核和社會認可度調查均合格的省份開展實地抽查;
四是結果認定。根據實地抽查情況及核查反饋問題整改落實情況,按程序確定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名單。
四、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包括哪些內容?
督導評估的主要內容包括普及普惠水平、政府保障情況、幼兒園保教質量保障情況三個方面。
五、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認定的標準是什么?
《辦法》從普及普惠水平、政府保障情況、幼兒園保教質量保障情況等3個方面,提出了17條具體指標和標準。在評估認定過程中,著重把握五個方面:
第一,普及普惠程度達標。核心是三項指標:一是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基本解決“入園難”問題。二是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保證普通家庭孩子能上質優價廉的幼兒園。三是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0%。體現以公辦園為主導的導向,同時又為社會力量辦園留足空間。
第二,保教質量合格。關鍵是三方面:一是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證幼兒自主游戲時間,特別要保證幼兒戶外活動。二是注重全面發展。幼兒園活動內容要涉及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促進全面發展。三是沒有“小學化”現象。幼兒園不能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不能以課堂集中授課方式為主組織安排一日活動。
第三,教師隊伍建設合格。核心是四方面:一是教師數量達標。要足額配備教職員工。二是教師資質合格。專任教師要全員持證上崗。三是教師待遇有保障。公辦園編內編外教師要“同工同酬。各類幼兒園應為教職工足額足項繳納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四是師德師風規范。不能發生師德失范行為重大事件。
第四,經費保障到位。主要是兩方面:一是公辦園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達標,并及時撥付到位。二是落實普惠性民辦園補助,扶持普惠性民辦園健康穩定發展。
第五,群眾滿意。面向家長、教師、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一般群眾等群體開展的社會認可度調查,社會認可度要達到85%以上。
內容來源:區教育局督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