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編輯:黃鈺璇
審核:王 珺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學生畫像”,這種畫像既定義人才規格,明晰培養目標,也常見于民間的教育流行語中,表達著家長要把孩子培養成什么樣的人的愿望和期待,描摹著孩子未來的精神長相。
“耕讀傳家”是農耕時代的教育流行語,人們認定耕作技能與讀書本領是未來家族成員能綿延賡續、香火不斷的關鍵品質,孩子未來無論下田務農或者入仕為官,都要以此打下根基,不能兩頭無著落。后來好長時間,流行“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說法,人們認定只要學好自然科學基礎學科知識,就可以持有通往未來社會的“護照”,那個時代給學生未來的畫像應該歸入科學、技術等領域專門人才那一類。
在AI面前,刷題訓練得來的“一技之長”可能很容易被替代,而立德樹人涵養的優秀人格將會站立不倒,他們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能挑起家庭、國家、人類的擔子。
他們應該是終身運動者,擁有健康的體魄。他們珍愛生命,熱愛運動,充滿活力,陽光開朗,積極向上,相信每一個明天都比今天更美好。
他們應該是責任擔當者,擁有高尚的品格。立身善良,心懷感恩,追求理想,包容大度,做人有尊嚴,做事守底線。他們熱心公益,心系國家,胸懷天下,能擔當起未來家庭、職業、社會三種角色的責任。
他們應該是問題解決者,擁有創造的本領。終身學習,獨立思考,保持好奇心,富有想象力,崇尚科學,熱愛勞動,勇于實踐,善于創造。一事當前,他們不是一籌莫展的旁觀者,不是怨天尤人的抱怨者,而是能用智慧解決問題的行動者。
他們應該是優雅生活者,擁有審美的素養。以敏銳的美感去發現美、體驗美、創造美,熱情大方、幽默豁達、從容優雅,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善于管理自我情緒,能夠欣賞他人卓越,給社會帶來溫暖、和諧、快樂與美感。
AI時代變化的速度大大超過我們的想象,等待沒有未來,不變只能出局。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在心底用自己的句子敘述這種變化,匯成我們這個時代的教育流行語,表達我們的認同共識,推動教育的變革創新,從而刻畫出站立于AI時代的學生形象,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來源:中國教育報
編輯:黃鈺璇
審核:王 珺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