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這些好習慣
家長一定要講給孩子聽
陪著孩子一起養成

1
早睡早起
規律作息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如果經常熬夜、睡眠不足,孩子白天很容易注意力渙散、記憶力下降。
堅持早睡早起,既能為身體發育提供充足保障,又能讓孩子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和生活。
2
堅持閱讀
閱讀能幫助孩子拓展知識面,還能引導他們運用所學開動腦筋,主動思考、分析并解決問題。
新學期,可以和孩子一起選幾本感興趣的書,在課外時間合理安排閱讀節奏,讓閱讀融入日常。
3
自主預習
上課前花十幾分鐘預習課本,對孩子聽課幫助很大。
提前翻閱教材、查閱資料,梳理新知識的重點與難點,帶著疑問走進課堂,能讓孩子更快跟上老師的思路,實現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4
專心聽課
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老師講課。
哪怕是已經學會的知識點也要認真聽,對比老師的講解與自己的理解,留意其他同學的不同思路,能在潛移默化中加深記憶。
5
善于提問
我們要鼓勵孩子主動請教,遇到疑惑不藏在心里。無論是向老師詢問知識點,還是與同學探討問題,或是和家長交流想法,提問本身就是主動思考的體現。
在解惑的過程中,不僅能填補知識漏洞,還能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
6
復習歸納
復習的本質,是幫助孩子消化所學、加深理解,同時將零散的內容串聯成體系,避免知識碎片化。
每天在復習上花點時間,養成“每日復盤、每周總結、每章梳理”的習慣,這樣才能把知識學扎實、記牢固。
7
制訂計劃
培養時間觀念,不妨從規劃日常小事入手。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訂每日任務清單,按照計劃推進每一件事。在提升做事效率的同時,孩子能在實踐中學會合理分配時間,逐漸形成有序的生活節奏。
8
適度使用電子產品
家長要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不要沉迷于刷手機。
對于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需求,不用完全禁止,但要和孩子一起定好規則。如規定每天使用的時長、什么時間段可以用,讓孩子在遵守約定的過程中學會自我約束,避免沉迷。
9
堅持運動
規律運動能增強體質、提振精神,讓孩子保持活力滿滿的狀態。
每天堅持運動,也是在提升孩子的自我約束力。這種自律的品質,能夠幫助孩子更從容地應對學習與成長中的挑戰。
10
保持微笑
微笑是一種簡單又積極的生活方式。對自己微笑,能讓心情更輕松;對他人微笑,能傳遞善意與溫暖。
新學期,家長要試著多夸獎孩子的優點,多陪伴孩子,讓孩子綻放燦爛的笑容。同時,孩子們也要學會調整心態,學會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
審核:蔡金花 杜金龍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