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
海風與科技碰撞出激烈火花
2024-2025學年中國“芯“助力中國夢
全國青少年通信科技創新大賽全國總決賽
在大連拉開戰幕
來自全國的百余支隊伍齊聚一堂
在通信原理、人工智能、物聯網等
前沿領域展開巔峰對決
就在這場高手如云的較量中
寶安學子捧回
四個全國一等獎
讓“寶安現象”在國家級舞臺上熠熠生輝
寶安中學(集團)龍津中學高二(9)班的靳子健同學帶著他的“創新應用型水下清理機器人” 強勢突圍。
這款讓評委眼前一亮的水下機器人,堪稱 “小型智能工廠”—— 主控單元如同 “大腦”,協調各系統精準聯動;推進系統像 “四肢”,保障前進、后退、上浮、下潛等多姿態靈活運動;傳感模塊搭配可開合的 “機械手”,能智能識別、抓取水下垃圾,兼顧效率與安全。
在決賽現場的模擬水下環境中,它時而平穩穿梭避開障礙物,時而精準伸出機械臂抓取目標,即便是面對模擬暗流的干擾,依舊穩如磐石。評委稱贊道:“這不僅是技術的勝利,更是將創新思維與實際需求結合的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
寶安中學(集團)龍津中學
信息科組潘思帆老師
也憑借悉心指導
榮獲 “優秀指導教師獎”
成為龍津學子科創路上的堅實后盾
寶安中學(集團)龍津中學聚焦青少年科創能力培養,配備兩間以“探索?創造?競技”為核心的科創教室,融合前沿科技體驗與實踐教育,打造“硬件-課程-空間-機制”一體化的青少年創新實踐生態鏈,為科創教學開展提供堅實保障,為學生科創夢想搭建起堅實平臺。
學校以“專業空間筑基、系統體系支撐、特色項目賦能”為核心實踐科創教育,構建了從“硬件配置-課程實施-社團培育-賽事突破”的完整創新教育生態。這份成果的背后,是“知識-能力-思維”三維目標的深度落地,更是每一位學生在機器人設計、算法優化、跨學科實踐中迸發的創新活力。
寶安中學(集團)實驗學校,鄭榮輾、朱俊錫、張子赫3名學子在探索未來賽項斬獲3項全國一等獎!
自學期初備賽號角吹響,同學們便在信息科組老師的帶領下,全身心投入,利用課余、周末乃至節假日時間扎根實驗室和創客空間。從解讀賽題、設計系統方案,到動手完成硬件選型搭建、編寫核心代碼,再到反復實踐組裝、系統調試、參數優化……每個環節都凝結著探索的執著與鉆研的汗水。 廣東省選拔賽前夕,子赫同學在訓練中發現機器人的投射球易從框內彈出。他與隊友立即行動,通過測試不同落點,最終發現對角線后方角落位置更易穩球。團隊迅速共享這一發現,充分體現了協作精神。 正是在這一次次實踐、改進與思維的碰撞中,同學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得以不斷錘煉提升。
備賽過程不僅是對個人技能的磨礪,更是團隊協作的深度實踐。 在老師引導下,同學們積極開展頭腦風暴、明確分工、緊密合作,攜手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關,培養了出色的團隊協作能力。
寶安中學(集團)實驗學校秉持 “特色發展,追求卓越,育人至上” 的辦學思路,以 “個性化教育” 和 “科技創新教育” 為特色,辦學成果顯著。學校是廣東省中小學智慧教育應用示范區標桿校、廣東省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項目校、首批廣東省中小學科學教育示范校、廣東省STEM科創實驗學校、廣東省優秀創客空間、寶安區教育數字化轉型首批標桿學校等,更是 “小平科技創新實驗室” 建設學校。
在個性化教育實踐中,學校制定《學校個性化教育實施方案》,基于家長、老師對學生多元智能的觀測,建立個性化成長檔案,并結合豐富課程與家校共育機制,動態跟蹤學生成長,助力其個性發展??萍紕撔陆逃矫?,通過搭建 “普及、行動、超能” 的課程體系,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
學校始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傳承寶中精神,踐行創新開放的教研文化。為實現學生全面且個性發展,精心打造涵蓋人文、藝術、體育、科創等六大板塊超百門素養課程;同時堅持以活動育人,通過全員參與的特色活動,為每位學生創造公平發展機會,助力其成就更好的自己。
讓我們為優秀的寶安學子點贊
寶安教育也將持續深化科技創新教育
讓科技創新的種子
在寶安校園里
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內容來源:寶安中學(集團)龍津中學、寶安中學(集團)實驗學校
本期編輯:小樂同學、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