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崛起動態 > 教育頭條 > 如何養出內心有安全感...
教育頭條
如何養出內心有安全感的孩子?請把這3句話當成口頭禪
時間:2024-04-22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kpB 【字體: 視力保護色: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聊一聊安全感。


安全感,并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從父母開始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開始,它就時常被人提及。

對于孩子來說,愛與安全感是他們成長中必不可少的養分。

孩子唯有擁有滿滿安全感,才能夠更加安心、更加自如地探索世界。

那么,如何給足孩子安全感呢?

除了父母情緒穩定、給予陪伴、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之外,我們還需要一些真誠的愛意表達。

比如下面這三句話,記得要常說。



01

第一句:

“不要怕,有爸爸/媽媽在


孩子探索世界之前,需要有安全感做保障。


過孩子騎自行車的家長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


第一次學騎車時,孩子害怕摔倒,會要求爸爸媽媽一直扶著自行車的后座


爸爸,你要扶住我…...


“不要害怕,我在后面護著你呢!”


得到大人的保證并確認大人會跟在后面之后,孩子的腳才敢離開地面,蹬上腳踏板。


這種“安心”和“有人會隨時接住自己”的感覺,就是安全感,它給了孩子勇往直前的自信和勇氣。


再比如:


父母第一次帶孩子去公園玩,公園的草坪上擺放著適合孩子玩耍的各種新奇事物。


父母鼓勵孩子自己去周圍探險,孩子開心地跑去玩耍,偶爾跑回父母身邊,接著又跑出去繼續他們的游戲活動。


如果父母突然消失很久,孩子就會陷入焦慮,立馬失去了玩耍的興趣。


他們會一直在大人身邊徘徊,不敢走遠,他們害怕如果轉過身,爸爸媽媽又會不見了。


發展心理學家蘇珊·恩格爾在其研究成果總結中曾提到:“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很少會通過進行生理和心理上的探險來收集信息。”


換句話說,孩子只有確認安全得到保證后,獨立探索的好奇心、面對困難的勇氣才會發芽。


在孩子幼時,他們會頻繁地確認這一點。


這也就要求父母提供及時的安撫,并溫柔地親近孩子,需要和孩子分別時,不騙他,不趁他不注意偷偷溜掉;短暫地變換撫養人時,也能好好地告訴孩子為什么要離開,需要離開多久。


隨著孩子長大,父母也要通過其他的方式,讓孩子知道:你是他的依靠,你會一直陪伴著他。


有的家長常將孩子哭鬧、黏人行為就等同于安全感缺乏,其實真正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面對他眼前的世界,是充滿了不信任感的。


他們反復確認家長的存在,是不信任家長的存在;他們無法融入人際關系,是因為他們害怕受到傷害。


給足孩子安全感,實際上就是要讓孩子信任我們。


如何做呢?當他們犯錯、闖禍的時候,當他們遭遇困難、失敗的時候,告訴他們:


“不要怕,有爸爸/媽媽在。


這不是縱容孩子的過錯,而是為孩子提供一股溫暖和力量,陪伴他面對成長的挑戰,讓他知道:你愿意與他一起面對問題。


試想,在你惶恐不安的時候,如果身邊的人反復告訴你:“別怕,我在”,會是多么的令人安心。


孩子也會從類似這樣的話中,感受到家長為他兜底的勇氣后,獲取安全感。




02

第二句:

“在爸爸/媽媽面前,你可以哭,可以不堅強…”


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幾乎都聽過父母說這樣的話:

“再哭,我就把你扔這里!”

害怕被拋棄的孩子,努力收住眼淚;

“這點小事有什么好哭的,沒出息!”

被否定情緒的孩子,開始自我否定;

“哭解決不了問題,要堅強!”

孩子慢慢學會隱忍,再多的情緒都憋在心里。

這種回應的潛臺詞是:

“哭是會被嘲笑的,被批評的,表露脆弱就意味著不安全。”

它帶給孩子尤其是一些敏感孩子諸多的羞恥與痛苦,久而久之,他們會回避某些情感,不管在家還是在外,總是隱藏自己的真實感受,非常害怕自己的感受被人攻擊或者排斥。


《看見孩子》一書中有一段話說得特別好:

“如果父母能夠理解孩子的某些情緒(即對這些情緒感興趣,因而不排斥),孩子就會知道,他們內心里的相應自我是安全的、可愛的、有價值的;

如果父母用抑制、懲罰、拒絕來回應孩子的某些情緒,或者試圖改造它們,孩子就會明白,他們內心里的相應自我是危險的、不好的、不可愛的、超過了限度的。”

想要擁有穩穩的安全感,孩子感知到自己在心理上被支持、被看見、被理解很重要。

這就需要父母積極地關注孩子的感受,并接納孩子的種種情緒,建立安全型的依戀關系。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靜靜地陪著孩子:“我知道你很難過,在我面前,你可以哭,我會陪著你。”

這種被愛、被接納的感覺會讓孩子的內心充滿力量,不僅不會變脆弱,長大了更能學會真正的堅強。

孩子在家庭里能夠自如地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不會小心翼翼地隱藏情緒,說明家庭對他來說是安全的。


03

第三句:

“有你這樣的孩子,我真的很幸福。”


一位年輕的朋友對我說:“我和父母的關系一直很生硬,雙方都不太會表達愛。

直到他自己做了父母之后,才發現那些沉甸甸的、不曾訴說過的愛意。

朋友的經歷,是很多中國家庭的真實寫照。



孩子所需要的安全感,其實無非就是兩個字:被愛。

然而,在很多家庭里,太缺少一些愛的表達,至于很多孩子是不知道,父母因為他的存在本身而幸福和驕傲的,甚至有的父母日常言行表現出來的就是“不愛”。

有些家長希望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對孩子提出各種嚴苛的要求,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愛會很豐沛,表現不好時,愛就被撤回,變成嘲諷和批評。

家長傳遞給孩子的信息是:你滿足了我的要求,我就會愛你。

雖然這并不是家長的本意,但是當大人過于強調外在的標準,慢慢地,愛就變成以成就為條件了。

其結果是孩子們缺少真正的愛,找不到歸屬感,他們努力地追求完美,卻無法掩蓋內心的空虛,做不到完美時,又會引發強烈的羞愧感和絕望感。

但父母對孩子的意義恰恰完全相反:我永遠愛你,無論你優秀與否。

《最溫柔的教養》的作者吳恩瑛和車尚美寫道:

請稱呼孩子為“我的寶貝”,并告訴他:“有你這樣的孩子,我真的很幸福。”

這樣的真心話,或許能夠傳遞很重要的意義。

言語的表達,或許略顯蒼白,但也不可或缺。

當孩子遇到困難:“別怕,我們在你身后支持你!”

當孩子犯錯了:“做錯了事情好好改正即可,這并不會影響我對你的愛。”

當孩子成功了:“我愛你,我們為你感到驕傲。”

愛要大聲說出來,要讓孩子感受到,一句句愛的言語聚集在一起,讓孩子感受愛與溫暖。

這樣的話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它不是無條件滿足孩子的溺愛,而是一種托底的力量,讓孩子成長中遭遇再大的困難都能守住心理防線,這是所有孩子都應該得到的禮物。

從小感受到這樣的愛,會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可以安心做自己。

文章的最后,分享美國暢銷童書作家托德·帕爾的一首詩,我相信,這些簡單的話語,是每一個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都渴望聽到的:

《我愛你

作者:「美」托德·帕爾 



我愛傻傻的你,也愛傷心的你。

我愛膽小的你,也愛勇敢的你。

我愛不在我身邊的你,也愛依偎在我身邊的你。

我愛睡著的你,也愛不愿睡覺的你。

我愛和我們一起跳舞的你,也愛和我一起散步的你。

我愛病中的你,也愛健康的你。

我愛給我很多親親的你,也愛要我抱抱的你。

我愛與別人分享的你,也愛害羞的你。

我愛跟我玩捉迷藏的你,也愛結交新朋友的你。

我愛臭臭的你,也愛洗白白的你。

我愛和我一起做飯的你,也愛和我一起享受美食的你。

我愛蹣跚學步的你,也愛坐在手推車里的你。

最重要的是,我愛的就是你原原本本的樣子。





來源:錢志亮工作室
編輯:羅悅媛
審核:蔡金花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严洲,久久亚洲人成国产精品,免费国产口爆吞精视频在线,欧美日韩国产DVD在线观看
先锋资源视频在线资源 | 日本亚洲精品视频 | 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 日韩中文字幕图片 | 日本乱码伦视频中文字 | 亚洲不卡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