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改變世界
寶安區教育局受邀出席
此次教博會
分享寶安區教育
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與思考
同時
寶安區教學成果
《拓寬生命“長寬高”——中小學生命教育
課程建設20年實踐探索》
還獲得
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SERVE獎
寶安區教育局
做了“勇于擔當、奮力爭先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主題分享
圍繞寶安教育全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背景
寶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探索實踐
寶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下一步行動
三個方面介紹了
寶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與思考
“十三五”以來,寶安明確提出“教育城市化、現代化、信息化、國際化”的四化目標。
統籌推進“好理念、好空間、好隊伍、好課程、好生態”的五好建設。
“十四五”以來,提出從“努力追趕”向“奮力爭先”轉變的發展思路。2023年,率先全市制定《寶安區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
寶安區全力以赴推進學位建設,持續提高校園空間品質,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上到家門的好學校。
超常規規劃、超常規投入、超常規建設,通過建新校、改舊校、民轉公等途徑,多渠道增加公辦優質學位供給。“十四五”以來,新建、改擴建公辦中小學60所,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近10萬座。寶安承擔的學位建設任務數和完成數都居深圳市各區第一。出臺新校建設和舊校改造建設指南,成立學校建設專家團隊,保障和提升學校建設品質。近年新建的一大批學校榮獲多個建筑獎項,成為學校建設的優秀代表。
創新構建“上天入地配張床”建校模式,推動多功能、復合型、開放性空間建設,更好滿足學生多元發展需要。
“十四五”以來,寶安區新建校七成以上優先布局在原教育資源較薄弱的西部、北部片區。總體來看,目前全區10個街道公辦學校數量和比例已趨于均衡,較好滿足不同區域市民對優質公辦學位需求。
通過名校長建新校、名校帶名校、合作辦學等途徑,保障新校辦學品質。創新“一校一專班”機制,新校設計階段就組建籌建團隊,無縫銜接“建校”和“辦學”兩個環節,確保“建一所優一所。
推進教育集團化改革,織密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網。從2015年到2023年,寶安區先后成立幼教集團15個,中小學公辦教育集團7個、職業教育集團1個,集團學校已覆蓋全區10個街道,集團成員校數占公辦中小學總額50%以上。
高質量教師隊伍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撐。寶安區全面實施“強師行動計劃”,構建“優引、優培、優服、優評”貫通的全鏈條教師隊伍建設體系,為“幼有善育、學有優教”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構建以應屆大學畢業生為主體,社會公招和選聘教師為補充的人才引進機制。優化招聘范圍和途徑,實施鳳凰英才計劃,制定教育高層次人才目錄清單,精準引進優秀教育人才。教師隊伍規模逐漸壯大、結構不斷優化、素質穩步提升。
制定實施《教師隊伍精英領航工程實施方案》,分類分層精準實施“雛鷹、新秀、薪火”三大教師培養計劃;“名師培養”“名師頭雁教師”“三航精英校長”培養三大工程;“初任—新秀—骨干—名優”四級班主任、精英教研員提升兩大項目,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人才都得到“量身定做”的精準培養,構建起全覆蓋、一體化、高質量的教師培養體系。
今年11月,啟動了“啟航校長班”項目,首批集中培訓129位新提拔的中小學書記、校長,歷時一年,學習地點跨越北京、上海、香港等城市,將全方位提升初任學校書記、校長的綜合素養。
完善榮譽表彰體系,每年對從教30年以上教師予以表彰、開展年度“寶安教師”評選,設置“突出貢獻獎”“最美班主任”等表彰項目。
健全教師成長資助和激勵機制,對“鳳凰英才崗”聘任人才、區級以上名師、應屆優秀大學畢業生、教師學歷提升給予豐厚的獎勵和資助。率先在全市開展民辦學校教師職稱評聘、出臺民辦學校教師工資指導價、為民辦教師發放從教津貼并逐年提高標準、提供免費體檢等。
寶安區在教師培養上大投入、真投入,成果逐年顯現。三年來,寶安教師獲市級及以上各類比賽一等獎200余人次,各類榮譽表彰300余人次,數量位居全省縣(區)前列。寶安教師連續四年獲評深圳市“年度教師”桂冠,數量全市第一。全區40名校長、教師獲評省、市名校長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和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主持人,數量位居全市前列。僅2021年,全區6名教師獲評正高級教師,人數占比全市區屬最高。
2018年,寶安區2名教師榮獲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二等獎,實現廣東省基礎教育一等獎零的突破,今年寶安中學袁衛星校長的拓展生命“長寬高”項目也榮獲了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寶安成為全省唯一連續兩屆榮獲國家級一等獎的區域。
立足區域實際,深化課程改革,寶安教育秉承“立足學校、素養為本、規范嚴格、彰顯創新”的理念,構建“拔尖創新型課程、基礎普及型課程、個性發展型課程”的系列課程,形成五育融合、各具特色的課程體系,營造了“共建·共融·共生”的區域課程生態。
寶安區與中國教育學會共建國家級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制定課程建設行動方案,把國家育人“藍圖”細化為地方和學校的育人“施工圖”。
區域層面,研制國家課程區域實施指南、實踐室建設指南、課程學習平臺建設方案等一系列標準性文件,為課程建設提供行動依據。在全國率先發布寶安區中小學書法教育課程指南、影視教育課程實施指南。構建教研員、教育專家與學科教師三級協作共同體。聚焦學校課程建設的難點和痛點,“一校一策”規劃課程體系,形成“一校一特色,百花齊放”新樣態。
本月,寶安將承辦第三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暨中國教育學會第三十五次學術年會分論壇,集中展示區域課程育人質量整體提升的創新成果。
遵循學生的身心和認知發展規律,一體化構建區域課程教學模式,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精準的策略支持。區域課程實施范式獲兩項國家級教育教學成果獎。先后成功承辦新時代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中小學思政課教學策略全國研討會、首屆全國中小學書法教育大會、首屆“寶安杯”全國圍棋特色學校聯賽等國家級教育研討活動和賽事,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
實施教育信息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建設寶安教育數字化轉型“一中心兩平臺”三大項目,建成深圳最大教育城域網。依托寶安區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建立學科教研社區60個,共建教學資源54萬套,655次線上教研活動,社區訪問量達498萬人次。
建設了數據中心,可以同時滿足40萬師生上課需要。近年來,寶安獲評全國“網絡學習優秀區域”,入選全國智慧教育校園創新案例2個,數量居全省縣(區)第一。在近期舉行的廣東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項目成果展示活動中,寶安區將作為深圳市唯一代表展示區域教育數字化轉型經驗。
與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開展合作項目,成為全國首個開展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學校全覆蓋試點區。作為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應用實驗區(示范區)、全國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區,寶安區構建適合寶安實際的“優質、均衡、綠色”三維立體綜合評價模式,開展循診式教研,將質量監測結果應用教學改進中,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水平。
經過多年實踐,區域五育并舉課程育人成效顯著,實現學生成長、教師發展、學校辦學“三個領先”,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德育、科學國測結果全市領先。2022年教育部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典型案例,全省入選7個,其中寶安就占3個,分別是八年級語文、四年級、八年級藝術。近3年,寶安學子獲國家級榮譽284個,省級1760個。
校家社攜手推進高質量發展
寶安區內外推動,同向發力,形成“黨委政府領導、部門密切協作、學校積極作為、家庭主動參與、社會共同聚力”的良好教育生態。
寶安區把教育作為推動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先手棋”,成立了區委書記和區長任“雙組長”的基礎教育改革領導小組,全力做好教育經費、人員編制保障。教育投入連續多年位居全市各區前列。2023年預算128億元,占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25.86%,相當于財政每支出4元錢就有1元錢用于辦教育。
部門聯動在學校建設、教育經費、學校安全、心理健康等領域建立實施聯席會議制度。制定《寶安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體系建設方案(2022—2025年)》,構建政府領導、多部門協作聯動的心理健康工作網絡,著力推進體教融合、藝教融合、衛教融合。今年以來,交通部門牽頭為全區120余所中小學改善提升了道路交通環境;每年三考期間,各部門聯動提供暖心考試服務。
在全市率先設立了家庭教育工作部;實現家長學校、家長教育課程和家庭教育指導三個“全覆蓋”,每學年家訪、家長會、家庭狀態摸排三項工作全區中小學校全覆蓋;連續23年開展“家庭教育宣傳周”活動,成為家庭教育的名片。先后獲評“全國規范化家長學校實踐活動實驗區”等榮譽。通過家長義工、課后延時服務兼職教師等途徑,關心、支持寶安教育。
校企校社合作蓬勃開展,近三年,50家企業、單位成為寶安區勞動科技教育基地共建單位。華為、騰訊、科大訊飛等各領域頭部企業先后與寶安教育合作,在教育數字化轉型、場景應用、課程建設、師生成長等方面給與大力支持。
寶安教育也用心用情回應全社會的關心關懷。為18萬學生提供午餐午休服務,中小學100%開展課后延時服務。89所學校室內外體育場館設施免費或優惠向市民開放,服務市民60萬人次。75所學校設置緊急避難所,臺風期間為市民提供幫助。創新開展教育咨詢服務進社區工作,把服務送到市民家門口,被市里評為2023年走好新時代網上群眾路線“十大優秀案例”。
此次寶安教育
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與思考
獲得了與會嘉賓的一致好評
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大潮之中
千帆競發、百舸爭流
教育改革發展
各具特色、各美其美
寶安教育將加強與全國各地同行交流、
取長補短、攜手前行
共同發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視頻來源: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
本期編輯:小樂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