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突出了教育、數字技術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戰略地位,為新時期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數字中國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日,《人民教育》2022年第21期刊載了深圳市委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局長陳秋明《探索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智慧教育新機制》一文,介紹了深圳市致力于打造智慧教育示范區,探索出智慧教育新機制,以信息技術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一起來看看吧~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的新思想、新戰略、新要求,更加突出了教育、數字技術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戰略地位,為新時期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數字中國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圳市深入貫徹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部署,以建設國家“智慧教育示范區”“信息化教學實驗區”為契機,努力探索以信息技術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智慧教育新機制,為全國智慧教育改革探索新路。
以“教育先行示范”為目標
高起點謀劃智慧教育發展的“深圳路徑”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要求深圳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深圳市堅定扛起國家賦予的光榮使命,以教育數字化轉型升級為牽引,加強頂層設計,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深圳路徑”。
一是打造“鵬教智能共同體”。出臺《深圳市基礎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打造以“教學個性化、教研協同化、評價科學化、治理精細化、體系智能化”為典型應用特征,以“生態互聯、全域協同、立體感知、持續進化”為典型技術特征的“鵬教智能共同體”,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助力深圳打造智慧教育示范城市。
二是重點推動“四大工程”。“十四五”期間,深圳將按照“需求牽引、深化融合、創新賦能、應用驅動”原則,重點推動“四大工程”。
一是“數字底座筑基工程”,以新基建推動智慧教育建設,深入推進有線光網與5G無線網雙覆蓋的教育專網創新應用。
二是“智慧治理拓基工程”,全面建設“一網統管”等市級平臺,打造8個以上可視化的典型應用場景;推行教育ID,實現教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
三是“智慧教育人才強基工程”,建立完善智慧教育領航人才和專業能手培養體系,具備條件的區和直屬學校均需在學校設立信息中心。
四是“教育智能升級典型應用工程”,以智能應用深入推動教學、教研、評價方式變革。
三是深入推動減負增效。“十四五”期間,深圳將全面深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聚焦教育教學變革,圍繞教、學、研、評、測等要素,推動教育教學減負增效。“數字孿生校園”建設的智能空間應用,以云端學校和100所實驗校為抓手的智能課堂應用,以一體化智能研訓平臺建設為重點的智能研訓應用,以智能作業變革、初中理化生實驗考試為項目的智能評價應用,以建用結合為路徑的資源智能應用,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的“五育”智能應用等六大典型應用。通過智能升級推動減教師之負、學生之負,增課堂之效、評價之效,以信息化手段推動“五育并舉”和“雙減”等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以“教與學方式變革”為抓手
高水平打造智能時代教育變革“深圳模式”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創新人才培養提出新要求,也對教育形態進行深刻的重塑。深圳市積極應對、全面探索智能時代教育變革,創立全國第一所“互聯網+”平臺型未來學校——深圳市云端學校,大力開展學校空間設計、師資團隊、課程體系、教學組織、學習方式、教育評價等方面的重構。
一是深圳市云端學校創新未來教育實踐和教與學模式。深圳云端學校于2021年9月1日正式開學,是由1所總部學校和N所入駐學校以“互聯網+”的形式組成的“1+N”深圳云端學校共同體,首批從全市遴選了13所入駐校,通過總部校區帶動各入駐校協同發展。在實踐中,云端學校探索形成了“常態化、全學科、多主講、直播互動+智能輔助”的線上線下雙師教學模式,探索出“跨校組班、多師協同、在校及居家混合”的個性化學習模式,開創了“全國知名專家深度參與、市區教研員駐點指導、市區名師牽頭”的嵌入式同研同培教研模式,并主動對接義務教育新課程方案和新課程標準,積極探索“研究引領、技術支撐、數據挖掘、全過程全要素”的適應未來人才培養的評價模式。問卷調查顯示,入駐學校云端班95%的學生喜歡深圳云端學校的授課模式,學生對語、數、英三科的滿意度均超過92%。
二是全市100所實驗校成為課堂改革與智慧教育共建者。在全市遴選100所“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校,深度參與課堂改革探索和智慧教育共建。比如——
深圳實驗學校提煉出融合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分享展示、精講精練的“面向深度學習的人機協同精準教學模式”,初步形成了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智慧課堂。
羅湖高級中學開展基于大數據的高中“雙精準”高效教學模式實踐,構建了“三步兩查”的“3+e”教學模式,基于學生學情大數據進行及時、動態的診斷,實施精準教學與精準評價,探索出信息技術賦能開展高效教學的有效路徑。
以“可視化場景化”為理念
高標準建設教育智慧治理“深圳樣板”
面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需求,大力推動“一網統管、一網協同、一網通辦”,全面提高深圳教育全要素、全場景、全過程的智能化水平,助力教育先行示范的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形成。
一是以場景驅動支撐綜合改革。積極打通數據壁壘,通過跨地域、跨層級、跨部門的數據共享,每年打造1—2個多跨應用場景,促進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學等各類場景的業務融合,提升服務體驗。到2025年,深圳市將打造8個以上現代教育治理的標志性應用場景,實現數據支撐下的學位預測與建設、初中理化生實驗考試、學校食堂管理、校園安全等典型應用場景,探索校外機構監管、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和民辦教育規范提質的智能化路徑。
二是以數據應用支撐科學決策。積極建設以大數據支撐信息化平臺,推動教育科學決策、精準管理和個性服務。到2025年,將全面建成教育“一網統管”治理體系,大力提升深圳教育的智能化管理水平,打造“鵬教指數”,實現數據流通、標準貫通、業務融通、機制暢通,傳統決策向科學化數據輔助決策的轉變,實現全市教育治理“一圖全面感知、一鍵可知全局、一體運行聯動”的科學管理模式。
以“梯隊培養”為思路
高層次增強智慧教育領航人才“深圳動能”
高度重視校長教師信息化能力培養,建立了基礎教育首席信息官(CIO)建設管理制度,以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為抓手,建立健全智慧教育人才梯隊,為深圳基礎教育先行示范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是培育一批智慧教育領航校長。2017年以來,深圳市教育系統已有624位中小學校長、副校長完成CIO培訓。2022年4月,深圳出臺《深圳市智慧教育領航人才培養工程實施方案(2022—2025年)》,明確用三年時間,著力培育30名以上具有較高智慧教育領導力、創新治理力、行業影響力,能夠以信息化引領基礎教育改革和教師發展的領航校長。
二是培育一批智慧教育領航名師和專業能手。2021年深圳市率先啟動“先鋒教師培養計劃”,面向35歲以下、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青年教師,以“五段式研修+導師制培養”的方式每年培養50名具有示范引領性的新型青年骨干教師。目前,已進行4期共100名先鋒教師的研訓,涌現出一大批學以致用、善用新技術開展混合式教學的能手。未來,深圳市將培養100名以上以信息技術引領教與學模式轉變和應用創新的智慧教育領航專家,1000名以上信息化融合教育教學的智慧教育專業能手教師,10000名以上具備一定信息化應用和融合能力的智慧教育新銳教師。
三是培育一批智慧教育領航教研員隊伍。建立了由市區教研員、學科帶頭人、高校教育專家和信息化專家組成的橫向智慧教育研究團隊,促進智慧教育理論與實踐、成果與應用的有機結合。未來,將培育300名以上熟練應用信息化平臺和手段進行深度教研的智慧教育領航教研員。打造信息素養與學科知識融通互補的專兼職教科研隊伍,健全智能環境下教研科研培訓三結合體制機制,推動智慧教育教學研修深度發展。加強市、區教科研機構、學科教研基地和云端學校的教研合作,協同推進智慧教育教學創新。
以“服務大局”為導引
高站位作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深圳貢獻”
依托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地位,整合各方資源,在疫情期間高質量開展“在線教學”,積極推動區域資源共享和產教深度融合,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作出積極貢獻。
一是服務國家疫情防控工作。深圳市建立了教育領域健康數據系統,支持全市大規模全民防疫實現動態更新,開發了班級團體碼,實現了大體量健康信息數據的實時收集,錄入了全市包括學生、教職工、后勤人員住校家屬和第三方特殊作業人員等在內的282萬名師生員工的白名單信息,每日動態更新“粵康碼”、核酸檢測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數據,輔助學校重點排查,有效減輕各區和各學校的防疫管理壓力,提升了校園疫情防控的精準度。疫情期間,出臺《深圳市教育局關于普通中小學常態化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工作的指導意見》等系列文件,創新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確保不落下每一名學生,讓教育公平切實看得見、摸得著。
二是服務國家科教興國戰略。作為首批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城市,2020年深圳率先確定騰訊、比亞迪等50家企業作為第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聯合共建了一批產業學院,開展深度校企合作,聯合破解產業“卡脖子”難題。深圳大學騰訊云人工智能特色班連續兩年錄取分數線高居該校理工科類第一,深圳產教融合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獲得國家發改委發文推廣。深圳市教育局與華為、科大訊飛、深智城等高新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探索高新技術在教育領域的信息化場景應用和未來教育形態,通過產教融合、跨學科課程建設,探索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新路徑。未來,深圳將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貫徹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信息化手段增強科技與教育雙向融合,開辟智慧教育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智慧教育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三是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和國家支教幫扶戰略。深圳市充分發揮教育信息化優勢,探索出“互聯網+”教育幫扶新模式。建設深圳教育云資源平臺,云平臺上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免費向對口幫扶地區開放。同時,深圳市教育局還積極協助受援地學校開展基于數據的個性化學習與輔導,進而構建“互聯網+”條件下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探索教育幫扶新方法。未來,深圳將深化“互聯網+”賦能教育幫扶的新機制,同時深度開展粵港澳大灣區智慧教育研究和合作,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智慧教育協同創新研究院,組建大灣區未來校長、未來教師聯盟,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智慧教育高地,促進大灣區各地市及學校間的深度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貢獻智慧教育新動能。
(作者系廣東省深圳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來源:人民教育
編輯:賴素麒